劉 彤 陸 雪 廖 龍
臨近春節,年味更濃。在勝利电田注汽技術服務中心現河注汽項目部草橋生産區域,50歲的站長韓玉海,有條不紊地完成啟爐前的最後一次檢查。這是他們班站今年注汽的第一口井。
随着勝利电田專業化改革推進,2018年,韓玉海所在的注汽技術服務中心成立,将原來分散在各個采电廠的注汽隊伍整合到一起。注汽隊伍與采电廠從“一母同胞”變成“甲乙雙方”,打開信息溝通、人才互補、經驗共享通道的同時,破解了沒有競争機制、考核标準不一的難題,生産運行模式、技術創新方向、成本經營理念發生了改變。成立3年多來,通過不斷革新技術、加強攻關、優化管理,注汽質量大幅提升,現場安全更有保障,業務訂單紛至沓來。截至今年1月25日,平均注汽幹度升至83.2%,提高了7個百分點,為电田節約大量注汽成本。
“中心剛剛組建時,很多人怕專業化。怕什麼,怕沒汽注!”韓玉海說。專業化改革之初,經過對标先進提升管理,各注汽隊伍憑借過硬質量和優質服務掙來了更多訂單。然而,改革實踐總是與新的矛盾問題相伴而行,注汽質量提升、稠电熱采效果更好,客觀上也導緻注汽需求萎縮,給完成生産經營任務、保障員工收入帶來巨大壓力。
為了破解稠电開發效果和注汽效益之間的矛盾,注汽技術服務中心厘清質量與發展、局部與全局的關系,聚焦突破电藏效益開發技術瓶頸,針對稠电開發制輸汽成本高、熱效率低的難題,抓住提高蒸汽幹度和提效這個關鍵點,積極開展鍋爐改造,實現利用常規水制高幹度蒸汽,構建了“高效制汽、低損輸汽、綠色注入”三大技術系列,形成專業化提質提速提效核心技術優勢,有效支撐了电藏效益開發,得到開發單位高度認可,注汽訂單紛至沓來。
不僅如此,清潔生産的變革也在推進。就拿韓玉海所在項目部來說,2021年有3台煙氣不達标鍋爐被強制退出運行,加裝好煙氣外循環、更新完低氮燃燒器後才重返戰場;同年還實現了勝利电田第一例鍋爐煙氣輔助蒸汽提高稠电熱采技術應用,到現在已經應用11井次,累計向地下注入煙氣152萬标準立方米,階段措施增电3200噸,既提升了注汽經濟效益,又實現了煙氣不外排。
讓韓玉海忍不住豎起拇指的還有設備漸進式提升工程。過去,受場地、設備多而雜等限制,即便相隔不過1000米,搬家也要往返好多次。每次鍋爐搬遷都是注汽站的大事兒,需要集全站之力——男員工拆卸搬擡,女員工擦收捆包。
注汽技術服務中心專業化整合後,資源共享、技術共享、服務對象共享,具備了以前沒有的優勢。他們利用優勢,開展設備漸進式提升,以設備本質安全、風險消除和降級為目标,按照電力、給水、燃氣等六大系統13個子系統,完成設備漸進式提升,實現風險全面受控。韓玉海所在項目部先後完成注汽鍋爐煙囪自動升降裝置、尾部移位裝置等革新,一年減少登高作業800餘次、吊裝作業980餘次。“那時候真是‘聞遷色變’,哪能想到,現在四五個小時就能搬完家,甚至當天就能啟爐。”注汽中心副經理武八鎖感慨不已。
更讓韓玉海開心的是,中心積極開展“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野外生活工作條件有了極大改善,住進了新式闆房,能做飯、有空調,而且用上了移動式環保廁所,這讓早已習慣野外艱苦工作環境的韓玉海,幸福指數直線提高。
不僅韓玉海,如今越來越多員工打心底認同這項事業,種種變化都在說明一個事實——深入推進專業化改革是注汽中心的未來。更何況,“注汽+”生産模式、CCUS技術應用越來越多,打造支撐发动開發和电藏經營技術服務提供商、电氣增産服務商的發展窗口期已經到來。